To Share with You 與您共享
四月 1 , 2022
自從今年 (2022) 開市以來,全球股市 (以美國為首) 的注意力就轉到升息,之後又擔心縮表,而後又是通膨,再來就是烏克蘭戰事。 所以美股三大指數從一月初一開始就一路下,直到Fed於3/16號宣佈調升基準利率一碼為止。 16號美股盤後,Fed如預期升息,四大指數全面收紅,費半強彈5%,17日在能源股領軍下,道瓊漲逾410點~ 連續四個交易日收紅,標普走升1.23%。 18日科技股氣勢如虹,四大指數全數齊揚,道瓊漲逾270點,標普升逾1%,那指與費半勁揚 […]
三月 1 , 2022
二月九號新校長來訪! 在這之前的好幾天我就思考送他一本什麼書以玆鼓勵。 腦中浮起幾個名字: 松下幸之助、王永慶還有李秉喆,各代表日、台、韓的所謂經營之神者。 最後,我選擇了稻盛和夫,並拿他的一本暢銷書「生存之道」作為贈禮。 我認為稻盛的經營哲學和做人之道最適合正面臨振衰起敝的東海掌門人。 像上面提及的三位企業家一樣,稻盛也是白手起家,但與他人不同的,他竟可以在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裡各創出一個世界五百強的大企業。 是的,一個是製造業的京都陶瓷 (Kyocer […]
二月 1 , 2022
新年伊始美股在開市的第一天稍有所表現,之後就隨著聯準會的風向 (各理事的發言) 擺盪於鷹鴿之間: 第一週,隨著Fed暗示將採取更積極的措施應對通脹,科技股大幅下跌。 上週美股又一度強勢上漲,因為鮑威爾週二在參議院的聽證會講話偏鴿,某種程度緩解了市場壓力,使股市反彈。 但後半週美股走勢逆轉,三大指數均出現下跌,造成今年以來連兩週下滑。 週三發佈的通膨數字顯示12月美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 (CPI) 上漲了7%,續創1982年6月以來的新高,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 […]
一月 1 , 2022
成長是股票表現卓越的關鍵 歷史上,無論通膨或通縮,影響股市表現的更大因素是成長。 這意味著,除了滯脹 (高通膨、負成長) 以外,股票在經濟和獲利成長強勁的情況下會有卓越的表現。 我們預期已開發市場 (Developed Market,DM) 經濟成長仍會在長期趨勢線之上。 獲利成長雖然會回歸至較可持續的步伐,但仍屬強勁的水平。 因此在今日的通膨辯論中,我看好股優於債及現金。 當下股市的漲跌集中於對成長和通膨的展望。 成長大致不成問題, […]
十二月 1 , 2021
瞎子摸象 什麼是元宇宙? 這句話反映出股票市場上最夯的熱潮~ 元宇宙。 一時間與之沾一點邊的個股都漲翻天了。 就拿大家熟悉的宏達電 (HTC: 2498) 來看就知道這股潮有多熱了。 宏達電從10/15號起漲時是每股35元,到今天(11/15號) 最高是97.3元; 21個交易日漲幅達178%。 同時另一個驚人事件是臉書 (Facebook) 在10/29號正式將公司的名字改成Meta (metaverse的前四個字),以重新定義其為一元宇 […]
十一月 1 , 2021
最近幾週華爾街最關心的一個詞句就是滯脹 (stagflation),意思就是景氣遲滯 (連帶就業情況不佳),但物價卻節節上升。 Stagflation這個英文字就是stagnation (停滯) 和inflation (通膨) 兩字的結合。 其成因基本上有兩點: 一是貨幣超發; 二是成本型物價上漲。 貨幣超發這點很明顯,自從去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世界央行都採極寬鬆貨幣政策來救經濟 — 低利率外加量化寬鬆(QE),拯救產業而視通膨 (物價上升) 於次要。 成本型 […]
十月 1 , 2021
眾所周知,自從去年十月以來阿里巴巴 (BABA) 股價就一路下挫; 過去一年來股價跌了40%*註一,過去一個月 (指八月份) 就跌了17%,成為市場上主要大型科技股表現最糟的。 大家也知道,自從螞蟻金服上市案 (去年十月份) 突然被叫停以來,阿里就是中國政府頭號針對的整改對象; 不論是反壟斷、數據監管、資本有序等運動,阿里都有份。 在股價一路崩跌中; 市場一片驚恐,持有阿里股票者現階段還要不要賣?! 要不要賣,就要去推測阿里股價的後市會 […]
九月 1 , 2021
在股市打滾了二十多年,深覺得股市如海,行之不易。 請注意我用了「打滾」兩個字來形容我的際遇,打滾有連滾帶爬的意思; 就是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總覺得每天都在學習,每日都被市場先生修理。 「如海」又是什麼? 就是指股市是高深莫測,風雲轉眼驟起! 記得1987年10月19日當天,我 (在美國) 正在搬家,我的股市經紀人用極其驚恐的語氣在電話中告訴我說道瓊工業指數當天 (沒有什麼明顯的理由) 大跌500多點 (22.6%)。 當時Dow Jones 30的指數約為 […]
八月 1 , 2021
這幾天華爾街又燃起了: 「通膨僅僅是過渡性的,還是個長久趨勢」的辯論。 理由是7/12號美國的CPI (6月份) 漲 (spike) 到5.4%,遠超過市場的預測。 之後的PPI (生產者物價指數) 也高於預期。 Fed主席Jay Powell這兩天出席國會聽證會時被追問最多的也是Fed會不會開始縮減量化寬鬆 (QE) 的規模? 蓋市場所擔憂的是這場疫情爆發以來所招致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會不會開始退場,而導致泡沫般的金融市場自高點跌下… 作為一個投資者我們當 […]
七月 1 , 2021
蘋果造不造車應該早就不是一個命題; 題目應該從If,改成What才對 — What kind of car? 作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她應該不會缺席這場世紀產業大革命才是! 說這是世紀產業大革命有兩個原因: 電動車 (由TESLA帶動) 的革命夠大、影響夠深遠; 不僅產值大 (五千億美元) 而且對人類的生活有重大的改變 — 遠超過汽車對馬車的顛覆 (disruption)。 功能上,電動車 (EV) 對傳統燃油車 […]
六月 1 , 2021
上一期的「與你共享」才提到安全邊際的重要,今天台股就迎來盤中千點以上的跌幅,一時間盤面一片慘綠,到處可見跌停 — 績優股也不例外。 這就是漲得太多,碰到風吹草動,就引發多殺多,再加上當沖盛行,短期融資激增*註一,短線投機者蜂擁奪門而出,產生了踐踏行情。 今天股市的重挫當然跟台灣北部發現Covid 19群聚感染有直接關係,但反映也有點超乎意外。 除了上述所提的本地因素以外,昨晚華爾街道瓊工業指數重跌五百多點也是一個重大影響 (其中台積電ADR下 […]
五月 1 , 2021
所有有經驗的投資者都能意識到在挑選恰當的股票和債券時,"安全邊際" 這一概念至關重要。 這句話是華倫巴菲特*註一 的老師班傑明葛拉漢 (Benjamin Graham) 在其名著 "聰明的投資者" 一書的最後一章裡開頭說的一段話。 這段在1949年所說的話,至今不只還管用,上個禮拜還格外受用。 上兩個禮拜美國華爾街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一位前老虎基金經理人Bill Hwang 所管理的家族辦公室 (Family Office) Archegos Cap […]
今年度撥款300萬元與校內合作推動TPR (Tunghai Promote),同時亦撥款1200萬供新極限進行TPR校外行銷 ,詳見「111年度TPR行銷東海」。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