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ial 社論
四月 1 , 2017
「就友室」 (前身為校友聯絡室) 是大學與校友間聯繫的正式管道,其重要性有如飯店之前台,是個策略性的前置單位。 其所需的工作熱忱和服務態度則攸關校友之向心力與學校長期根植於社會之形象。 但就友室與飯店前台仍有極大不同。 前者應該主動出擊,對外主動報導學校之活動外,對內也應主動去探索並報導校友動態,而不是站在那裡等客人前來。 大渡山學會係一純校友組織,自動自發關心學校及熱心捐款。 成立年餘,至今未見就友室來探個頭或打通電話、說聲哈囉。 令人不得不覺 […]
三月 1 , 2017
上期 (2月份) 人物專訪我們從學務長 (羅文聰談軟實力與內在改變) 得知學務處是怎麼一回事。 他說學務處做兩件事 — 軟實力的培養*註一 和內在生命的轉化*註二。 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抱負和承諾啊! 老實說,我們不知道學務處如何憑一己之力扛起這個重任*註三,但我們要為羅文聰喝采並呼籲學校各單位鼎力合作和支持! 無獨有偶,該處所力推的正與我們上期社論 「學而時習之」的觀點相互呼應,不謀而合。 在科技快速發展和衝擊下,我們認為今後大學教育應該往人 […]
二月 1 , 2017
論語中最有名的就是第一章,學而篇;而第一章中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學而時習之」。 對這句話所有的人都覺得淺顯易懂 — 指的就對於所學要能時常復習以加深體會。 其實這種理解是完全錯了。 時習之習指的不是復習而是練習、實習的意思;英文註解是practice,孔子教人在獲取「道」 (知識) 後能夠put into practice (身體力行)。 一個人得道後能夠將之付諸實行,才會「不亦樂乎」! 「學而時習之」跟當今的高等教育有什麼關係? 關係很大, […]
一月 1 , 2017
校長,麻煩您借我一分鐘講幾句話。 各位早,我是大渡山學會的鄭清和,12屆東海化工。 今天我想藉這個機會替兩位自美國遠渡重洋的校友講幾句話。 他們一位是PY,大名鼎鼎的賈培源;一位是生物系,住New Jersey的楊金山。 兩位身體都不好,一位得過三次心臟病 (heart attack),一位剛剛才做完手術及化療。 他們都是冒著生命危險回來參加這個會議的,所以我決定在這次會議前說一些重話 / 真話,讓大家醒來,讓他們兩位不虛此行。 東海的問題在哪裡? […]
十二月 1 , 2016
書院長、李教授、各位書院生、家長、大家早。 很高興並謝謝校長和書院長給我這個機會回到學校,不是坐在教室的位子,而是在講台上和大家說幾句話,我覺得很光榮。 由於事先被告知只有五分鐘的時間,所以可能要講得快一點,如果不符合大家的期望,也希望多加包涵。 今天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書院新生入學。 我們回過頭來問問自己,為什麼要辦這個書院? 為什麼學生要進入這個書院? 校長和書院長剛剛強調一句話,東海大學的博雅書院是個創舉。 創舉的意義是什麼? 為什麼我要支持這個創舉? […]
十一月 1 , 2016
10月22日清晨6:30分,窗外的街景安靜、祥和; 前兩天颱風帶來的陣雨好像沒有發生過。 這似乎是一個回顧東海六十年歷史和冥想她的未來的好時機。 昨天下午DDS編輯會議中有人提到,校慶了應該寫些令人高興的文字; 反思 (reflection) 應該讓位給前瞻 (forward looking) — 至少這一期應該是這樣子。 坦白說,作為東海的Think-Tank,反思實在太容易了; 我們隨手就寫了 […]
十月 1 , 2016
市場學上對行業裡第一名的企業 (通常是市佔率最高者) 稱之為Market Leader (市場領導者;或龍頭)。 對於緊接在後的同行統稱為Follower (追隨者);在追隨者中的前一、兩名叫Challenger (挑戰者),而之後 (三、四名以後) 則統稱Also Run — 中文可以翻譯為 “跑龍套”。 以智慧型手機為例,蘋果就是Market Leader;三星電子是Challenger,而眾多追隨者,如宏達電者,就叫Also Run。 […]
真象系列
九月 1 , 2016
中央社8月8日報導,105學年大學考試入學分發放榜,今年缺額2953個,是近7年新高,23校未足額,有6校缺額率超過5成,創歷史新高。 入學分發委員會主委蘇慧貞指出,今年缺額率升高是很嚴峻的問題,從各校缺額可發現少子化擴散有全面性影響,各校可能要重新盤點科系和領域並進行調整。 少子化浪潮來了。 高校105大限,大學新生將減少3萬人; 到112年度大專院校新生將減招生約至18萬人 (從25萬人)。 就像面對任何衝擊一樣,東海總是以不變應萬變。 到目前為止, […]
八月 1 , 2016
6月24日下午,陳家榮兄 (12屆化學系) 從澳洲發來了一則Line: 「英國脫歐影響如何?」 當時我正在處理金融市場動盪下的一些交易而無法詳細回覆他,僅僅回答: 「This is a sad day for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a disaster for Europe. 」。 歐盟是人類政治文明上的一大創舉,卻在「英脫」之後蒙上瓦解的陰影;是政治上愛好和平、自由和經濟上肯定市場和貿易者的一大挫敗。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使英國人揮袖而 […]
七月 1 , 2016
東海作為一所教會學校似乎沒有什麼可以爭議的,只要看看路思義教堂矗立於校園中似乎就說明了一切! 過去60年如此,但往後60年呢? 名義上作為教會學校,但實質與教會無關。 事實上幾十年來我們早就沒有任何教會的補助;我們也沒有跟任何教會有任何關係。 (請見本期陸志舜一屆校友投書: 東海大學是否還應該是一所教會學校 – 論東海的「擁有權」問題)。 與教會無關,卻又要堅持教會的意識型態,已經嚴重限縮了學校的發展。 所謂教會的意識型態具 […]
六月 1 , 2016
大約三、四年前,我在廈門經商的一位台商朋友來電,希望我幫他姪女 (東海法律系應屆畢業) 在台找份工作。 由於對方希望在高科技公司的涉外法律部門工作,我就請秘書找她先來公司作一簡單英文測試。 我們一般招聘英文秘書,在語文的方面有單字、英翻中、中翻英三個部份考題。 當時我們就給這位應屆畢業生第一部份的單字;考題如下: 英文考題 A. Vocabulary (請回答字義及詞性): 1. Apolitical 6. characteristic 2. Panic 7. com […]
五月 1 , 2016
梅可望前校長日前逝世,讓我們有機會在此回顧那段東海質變的歲月。 像所有東海人一樣我們在此哀悼梅校長的辭世,並對他長時間 (13年;1978~1992) 服務東海說聲謝謝 — 無論如何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梅校長入主東海有其時代背景 — 那就是要從一個精英式的小學校 (財政上脫離美國聯董事會) 獨立站起來;要從一個專事培養出國留學的美國先修班,轉變成為能與台灣當時經濟成長所需,提供優質人才的學府。 […]
今年度撥款300萬元與校內合作推動TPR (Tunghai Promote),同時亦撥款1200萬供新極限進行TPR校外行銷 ,詳見「111年度TPR行銷東海」。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