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書院長(2011-2014)
時間:2015年7月3日,15:30-17:30
地點:大渡山學會會議室
逐字:管苡希
整理:張運宗
本篇乃討論會議中的發言,可以略窺博雅書院前書院長王偉華對於東海的殷殷關切,以及他對東海的限制與突破的想法初衷。經討論後,王書院長正式擬定「限制與突破」的議題。(參見http://www.tunghaiwatch.org/?p=349)標題、文字均由編者重新整理,並經王書院長同意發表。
找到下錨處
2015年6月美國Liberal Arts College排名第一的Amherst College完成了一份70多頁的Strategic Plan,Amherst建校於1821年,這是為了建校200週年所做。他們先成立幾個委員會,形成了一個基本的概念,然後準備一些說帖向所有校友發 送,所以也成立了一個網站,讓很多人get involved,或者be connected。最後彙整大家的意見,完成一份報告書。
這份Strategic Plan認為,Amherst在下一個10年有7個priorities,每一個priority都有委員會提出結構性的recommendation。 以這一份結合高度與進度且具體可行的Strategic Plan作為借鏡,我有很大的期許,東海發展的方向到底是什麼樣?校務發展計畫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在於望向明天、望向未來,東海留存給我們很多過去美好的回 憶,但如果東海總是在談過去美好的回憶,那麼東海就沒有未來了。所以如何面對過去,如何找到下錨的地方,且能從這裡開始展望未來,這是東海必須面對的問 題。
有一天我跟學生談了一件事情,每個人的手伸出來,每個手指頭不一樣長,因為每個指頭各有不一樣的功能性跟指標性。我自己在東海這麼多年,覺得東海最 大的問題在於,從某一天開始東海覺得自己跟所有的學校都一樣,東海開始變成稱作東海大學的「大學」,而不是作為東海大學的「東海」,我們只想著跟人家比長 短,甚至試著讓每個指頭都長得一樣。結果東海就完了,因為我們的資源比不過台清交。
東海必須擁有自己具備競爭性的特色,而不見得要follow教育部規定的所謂的大學的條件,否則教育部一個想法、一個標準下來,學校就要配合一個做 法,然後投入龐大的經費,做很多的研究,最後發現,得到的結果不是「東海」。所以我曾經寫過一個短文就說,東海大學最大的問題是「大學太多,東海太少」。
談到限制性的問題,我覺得一個概念是,東海必須要回過頭看,拉回到過去最適合下錨再往前發展的點。以時間軸為例,我們不是要陷入美好的回憶,而是尋找最能彰顯東海特色的時間點,由這個點突破當前的限制,創造東海大學的「東海」。
東海的特色
東海有什麼特色呢?我稍微整理一下,不見得完整。第一個,我們很強調「人格養成」。第二個,我稱作「社會關懷」,碰到事情的時候我們得站出來,捨我 其誰。第三個,東海鼓勵「自由與創意的價值」,所以我們有全臺灣第一個學生會,有東風社、大度風。東海一直強調自由,因為自由才會有創意,還有它的價值。 第四個,「專業的可塑性」,不會要求學生在某一個專業上特別強,但是必須要能夠不錯。換句話說,專業的內容可能不是那麼的重要,重要的是專業在形成過程中 背後的思維,相關的基礎能力要夠紮實,而我稱之為可塑性。專業的可塑性一定強調對知識的喜好,學習的樂趣,非常多的學長姐談到知識時綻放出喜不自禁的感覺 必須要找回來。以上這四點,我覺得第一個是Skills,第二個是Vision,第三個是Courage,第四個是Cooperation。
如果上述諸點是我們的特色,那麼,什麼東西限制了這些特色的發展?更精確地探問,真的被限制了嗎?還是我們覺得被限制了?很多事情其實根本沒有真的 被限制,而是我們自己覺得被限制了。許多年輕人碰到事情就覺得自己不行,我告訴他,「你去做,沒有人擋你。」但他仍然沒有勇氣去做。東海就類似這種狀況。 東海有太長一段時間太強調失敗主義,不敢做比較aggressive的事情。舉個例子,好多年前東海常在公開場合談東海財務的危險,一再強調大家必須好好 努力,因為將來沒有錢了。這種說法與態度得到的結果是,有能力的人全部跳船了,剩下的可能就是跳不了船或者愛東海的人。大家看到的是一個沒有士氣的東海。 東海太長一段時間沒有士氣了,而更激進的說法就是「不爭氣」。
我們在談限制的時候,必須明瞭東海確實比以前差,這不是高度的問題,而是趨勢的問題。We are down to the bottom,但最黑暗的時候就是最光明的時候。 所以我比較強調的是,先找到限制東海往前航行的部份,要把它打開,而且要在短時間之內deliver,同時在尋找限制的過程中,提一些可行的建議,凝聚大 家的討論。
一定要有策略
我在博雅書院的時候,許多大陸朋友特別打電話過來詢問博雅書院的狀況,想把孩子送進來。但是有一個蠻奇怪的事情,臺灣的家長反而對博雅書院不太關 心。所以一個有趣的議題,我們面對的市場是臺灣市場還是大中華市場?在臺灣,不僅家長不關心,很多學生到了大二還不知道有博雅書院!有一次康乃爾大學教授 來訪,我去演講,結束後,很多外文系學生圍過來,驚訝學校有博雅書院,紛紛問道可不可以加入?這凸顯一個問題,學生很大多數受到家長的影響,如果家長沒有 認識到某一個教育價值的話,學生不會進來。所以我認為一個很大的限制是,怎樣把東海教育的價值推出去?
有一個「以夷制華」的小策略。過去我做東海國國際化的時候,我跟國外一些有名的學校合作,提高東海的聲望。我跟大陸合作時,第一個簽北大,結果復 旦、南京全都來了,連吉林都跑來探詢合作的可能性。如果東海在台灣社會環境中面對太多的限制,不如先去大陸做,打開東海收大陸學生的管道。我曾經調查過, 中國大陸學生認為臺灣最好的私立大學是淡江。為什麼?因為淡江花錢聘人在大陸全時間做各學校的promotion。相對的,我們東海一直沒有做這一塊。
簡單的說,討論東海的限制的問題,一定要有策略,而且一定要從小區域開始逐步擴大。如果今天我們能吸引中國大陸好的學生來東海,許許多多的家長、學 生必然會受到刺激。過去我們曾經讓中國大陸北大最高分的文科狀元交換到東海,這是很令人興奮的事情。很可惜,這股氣勢並沒有跟上去,如果持續做上去,就會 擴大影響力。
「限制與突破」的問題
在思考東海的限制與突破時,我比較是從rule course開始著手,並且以校友作為對象,或者一些在大學裡掌握過資源配置的人,因為他們才知道限制是什麼。我思考問題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有答案,所以我做了一個mind map,再由此轉化出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校友關心母校,但對母校的期待是什麼?只是爭氣嗎?怎麼樣才叫做爭氣?
第二個問題,校友在學校的時候,學生人數多少?學生人數對學習有關係嗎?人數的多寡真的是一個matter嗎?有沒有可能不是人數問題,而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問題?如果解決財務問題,而能夠處理住宿學習的問題,是否會有不同的看法?
第三個問題,當時的學生程度怎麼樣?除了上課平常在幹嗎?我想談的是通才教育,是否成為未來個人發展的助力?是不是真的每一個學生都拼命唸書?據我 的了解,許多不汲汲於唸書的人反而發展得很好。也就是說,這類學生很活,他只是決定不唸,而不是不能念,這當中存在很大的差別。
第四個問題,為什麼同學感情會這麼好?這個問題也可以回應到第二個問題。
第五個問題,當時會覺得學校很窮嗎?如果學校很窮對你有什麼影響呢?
第六個問題,當時你是學生領袖嗎?你覺得對你的成長跟學校的發展有什麼助益?因為我們看到有一些號稱當時的學生領袖,到後來對東海現在的發展完全沒 有幫助。所以學校給你的leadership education會不會變成一個issue?大學的leadership education跟大學的發展,兩者的關係到底在哪裡?
第七個問題,東海的教育最深刻的影響是什麼?
第八個問題,校友從校外來看,教育的瓶頸是什麼?東海的瓶頸是什麼?會有什麼建議?
第九個問題其實最重要,你願意幫什麼忙?當時學生對學校的感覺怎麼樣?我們會發現第三屆的談的東海跟第十三屆、第二十三屆的東海都不一樣,但都比現在好。為什麼?因為一代不如一代。這就碰到一個問題,所謂的「好的部份」到底是什麼?
第十個問題是改善財務的問題,增加學生人數?貸款?校園和土地的使用?
第十一個問題,在什麼情況之下,你覺得你不認識東海?It’s must be something or somewhere。好多校友回來都說,東海跟以前不一樣了。大樓不一樣了嗎?房子變很多嗎?還是什麼樣的人事物改變了?我們應該找回校友覺得東海已經遠 離的東西,如果我們想把老校友找回來,一定要讓他有一點熟悉感。那個東西到底是什麼?
第十二個問題,有沒有懷念的老師?為什麼?我想知道師生關係跟人數有沒有關聯?我們期望東海能夠重現早期共同生活學習,但是一定存在著一種共通性,而不是單單住在一起。
● 讀後留言使用指南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