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ews 訪談記錄

王研發長暢談東海價值及願景

五月 1 , 2016  

東海大學工學院院長(2011-2016)、研發長(2016-)

時間:2016年4月14日,10:00-12:00

地點:東海大學研發處會議室

整理:張運宗

 

1_研發處 王立志東海特色的核心價值

 

  東海在未來的三五年,最重要的是讓stakeholder,即與這所大學利益相關的人,要有信心。東海最重要的stakeholder 是誰?學生。學生影響了誰?家長。家長和學生為什麼對東海有信心?因為這裡能給他機會。為什麼有機會?所以我們一定要先有明確的核心價值。認知自己的價值之後,就能看哪些是別的學校沒有而東海擁有的特色,可能是人文美感、服務關懷等等。這就能讓學生、家長了解這裡可以造就不同的未來人才,未來是有希望的。

 

  所以,三五年後東海會是什麼樣貌?第一、我希望用核心價值界定東海的特色。東海最大的特色的就是人文素養,教育部的「未來大學推動計畫」中,我們剛提交的構想之一就是,住宿學習結合圖書館,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會凸顯東海的人文特質,會讓大家看見東海會培養不一樣的未來人才。我們常說,未來一起創業的人就是今日的伙伴,或者有些人特別喜歡創新創業,因此要把這群人放在同一棟宿舍,塑造一種不同的氛圍。

 

  第二、中長程發展計畫的外在環境分析採用教育部等國內單位2020的指標,但如果看遠一點,Stanford University 2025 策略規劃書中指出,十年後的大學與現在極不相同,院系所越來越沒有界線。目前我們還沒有這種氛圍,但至少要知道,三五年內,一定要走跨領域,要讓學生進入跨領域的學習,老師必須先改變。所以我們研發處先做組織變革,成立一個「特色研究教學推動辦公室」,著眼於把好的研究推出去,把好的機會拉進來,透過教學讓學生參與跨領域。

 

  目前,多數學校談的創新創業都是圍繞在硬體的建置,但東海不一樣,我們談的是學習、住宿、圖書館等等所營造的文化、氛圍。真的談創新要有設計,東海最大的特色是人文,所以東海對於創新的設計會有人文、美學、藝術的涵養,而涵養需要時間、環境的累積。誠然建立核心價值的氛圍有很多層面,但我們試想,如果一走進圖書館的閱覽室,看見大家都在討論,整體的學習氛圍就出來了。為了營造這種氛圍,傳統排排坐的設計必須改變。延伸出去,如果討論學習的氛圍在校園中處處可見,那麼大家就會被改變了。當學生被改變了,老師的教學也必須重新思考,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東海有很深厚的人文底蘊,但必須用現代化的方式呈現、交流、學習,而不能用傳統的方式。例如,王校長強調學校一定走e化,一定要SMART,硬體、環境沒問題,我們能做,但東海深厚的人文底蘊如何銜接進來呢?什麼是人文內涵?應該如何呈現?這是我們須面對的課題。

 

  總之,三五年內,我們必須快速朝向培育新創人才的方向去努力;教育體制、各學院系所的學程、課程、師資、教學方法與環境都要配合調整,但要談新創,如果老師本身不具備新創的條件,如何帶領學生打天下?所以需要適當的研究和產學合作。任何作法的推動需要行政經營管理的配合,所以校長一上任就推動「精實專案」,建立一個優質校園,除了要有明確的流程之外,還要活化校園資產,配合周遭環境進行整體的規劃。

 

 

老師的改變與校友的投入

 

  校級的改革必須top down,但校務的推動不能因改革而停頓,至少要帶著一批人往目標前進。誰能deliver東海培育新創人才的能力?老師、校友。要完成全部的事情必須老師的投入,更需要校友的力量一起配合才能做到。

 

  4 月中旬,校長率領我們去拜訪彰化基督教醫院,發現他們真正走出一條以本身醫療管理專業輔導大陸醫院體質的轉變與提升之路,而且影響巨大。(《商業週刊》2016 年3 月號封面標題即為「一家彰化醫院如何影響中國13 億人」)由於大陸的廣大市場,多數醫療機構到大陸開醫院,彰基卻是到大陸幫助地區醫院作醫療管理諮詢服務。但想要教人家,自己必須有一套作法,而且要能系統化,有抱負的人才能夠勇於突破。而且因為走出去,就能了解更多人,把服務做得更好,造就了良性的循環。當我們拜訪彰基時,他們表達熱切的合作意願,所以雙方將會開始幾個具體的合作方案。這是一個起步,讓每個院系所的老師能看見更多的可能,進而願意改變。

 

  東海的研發能量也很深,不同院系所老師各有專長領域,我們惟有進行跨領域的研究與教學整合,才能培養新創人才。例如,我們現在希望校級研究中心能跨領域結合不同學院的老師,結合制度透明化,以及建立有效益的激勵制度。試想,以往大家認為法律系有著相當固定/傳統的出路,但當臺灣的企業要走向國際,就需要法律人才,例如某醫療集團需要生技相關的法律人才,東海法律系就能與其合作,甚至成立專利法律顧問公司,如此學生就有真正實務實踐的學習環境。諸如此類,我們稱之為「學研產業化」,目前很多大學的教育被認為和就業市場脫節,我們應該要開創更多的可能,讓學生能有更多實踐的場域。

 

  東海最獨特的力量是校友,現在談新創,校友的連結更形重要。以前學校不能談開辦企業,現在教育部積極鼓勵學校發展衍生企業。例如台科大的校友幫學校成立一間公司「酷點校園」,該公司不僅提供學校股份,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創意可以藉由此公司的教導、培育、商品化,進而在網路上銷售。目前,我們正在規劃一個跳脫目前大學教育體制的跨領域、跨界的共學(co-learning)與共創(co-creation, co-innovation)基地(屬於前育成階段),來孕育新創人才,此階段就非常需要校友及企業的支持。

 

  從「前育成」到「育成」的環節,最難的是引進各種資源(舉凡企業、政府、人才等)。這類難題反而應該是東海的利基,因為我們有超過10萬在不同領域有成就、有影響力、有使命、愛東海的校友,有了校友的投入與支持,無論是提供實習機會、擔任業師,或是經費投資,讓東海的學生能藉由關心社會議題,提出創新方法,實踐創新方案,影響與改造社區場域而成為新創人才,我們也就將會以真正的新創翻轉東海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