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Share with You 與您共享

加速產業數位轉型的應然與實然

五月 1 , 2017  

[2017/03/18] [工商時報/財經要聞/A2版] 全版

《社論》加速產業數位轉型的應然與實然

 

【時報】

 

  一向關注台灣企業競爭力與發展前景的資誠會計師事務所,15日公布「2017全球金融業企業領袖調查報告」。在全體受訪的486位金融業CEO中,有高達74%的受訪者認為科技已重塑或大幅改變產業的競爭模式。調查並預測,目前或在極短期之內,一半以上的人力將可由機器人和人工智慧(AI)取代。

 

  針對這種可能的發展演變,白宮報告除了建議美國政府應帶頭投資發展AI,同時也認為政府應教育美國人要為此一未來做好準備,並協助過渡階段的工作者,包括改善社會安全網,更積極介入、強化失業保險系統等措施。

 

  引述美國的這份官方報告,無疑可以和資誠的這份調查報告相互印證。而儘管美國白宮報告對AI的發展提出不同角度思維的警告,但並非意謂著認為美國應停止或放慢AI研發與運用的腳步。畢竟潮流趨勢不可逆,尤其站在產業界的立場,如果不趕快急起直追,恐怕公司就沒有明天了!

 

  然而,儘管產業界已經強烈感受到必須面對科技變革的挑戰,甚至在資誠的調查報告中,有2/3的CEO擔心科技革新速度對其營收成長造成威脅,卻僅有10%資產及財富管理業CEO有投資計畫;以及只有27%的CEO試圖尋求與其他企業及新興業者合作的機會。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因而點出,資產及財富管理業似乎較不願意創新。

 

  這種明知應該轉型、創新,但具體作為卻是躊躇、猶豫的現象,也許可以印證知易行難的說法。但深入探究,CEO們說多做少,癥結就在於對於數位新科技的新營運模式,畢竟不如原有模式的嫺熟,另方面又割捨不下早已習慣的營運模式,結果原來的資產,反而成為創新、轉型的包袱。回顧從網路時代以來,多少當初獨霸一方的大企業, 如生產拍立得的寶麗萊,或是柯達公司,就是面對變化反應遲緩,先 後在2001年與2012年宣告破產。

 

  儘管有這許多的前車之鑑,但除了資誠的調查報告點出資產及財富 管理業較不願意創新之外,微軟日前所發布的「亞洲數位轉型研究」,不約而同的顯示在有關「亞洲企業具完整數位轉型策略市場排行」中,台灣在13個國家地區中,竟然是排在末段班的第10位,而墊底的竟然是日本與韓國。其中,台灣有高達83%受訪企業,贊同數位轉型是當務之急,卻僅有23%的企業具有完整的數位轉型策略。微軟報告因而不客氣的指出,台灣大多的企業在數位轉型僅停留在非常初始階段,甚至還有23%的受訪企業,其數位轉型策略是有限或是完全缺乏的。相較於名列前茅的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包括台、日、韓的排名落後,再一次印證過往成功的資產反而會成為羈絆業者往數位轉型的包袱,而提供印、馬等國展現後進優勢的機會之窗。

 

  沒有錯,往數位轉型知易行難,AI的發展既帶來新機,但也可能帶來新的問題。美國政府為此特別發表了「白宮報告」,相形之下,我們的政府在此議題上明顯滯後甚至失職。而產業界如果寄望自顧不暇的政府能伸出援手,協助數位轉型,只怕緩難濟急。所謂危機帶來轉機,業者更要從中找出生機,並發展出新商機,包括資誠和微軟的兩份調查報告,不約而同點出台灣產業朝數位轉型的困境,看來業者真是要下定決心,急起直追以自求多福了。

 

本新聞內容由時報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取得合法授權

除經本公司同意,本網站僅供您個人及非商業目的之使用。您不得修改、拷貝、散佈、傳送、展示、執行、授權、製作衍生著作、移轉或銷售取自於本網站之任何資料、軟體、產品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