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貸私人銀行大中華區副董事長陶冬博士,在台灣不只是知名的經濟學家,也是最吸睛的演講人。 每一場演講總是座無虛席;台上妙語如珠,台下一片啞然。 12月15日在台北舉辦的「年度經濟展望論壇」(經濟日報主辦) 中陶博士再度提出他個人精闢看法,認為中國政策的基調已經轉向 — 引導貨幣政策收緊,信貸週期轉折點已出現。
以下是我們將他演講的重點整理:
- 中國經濟大約每10年到12年會有一次華麗轉身; 大陸的消費力將取代房地產,成為引領下一個10年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
-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一句「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的」,已宣告房地產不再是經濟政策的核心。 影響下一個10年的成長動力,他看好的將是「消費」。
- 全中國房產的總值,在過去10年中,GDP佔比已上升到250% (實際很可能是400%),遠高於日本泡沫爆破前的200%和美國次貸風暴前的180%,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政府狂印了10幾兆的人民幣的結果,泡沫已形成。 政府的挑戰在於如何擠泡沫 (去槓桿),又不讓經濟崩盤?! 對房地產價格的調控 (如限貸、限購) 看來是治標; 治本之道可能需要打匯率牌 — 釜底抽薪,降低房地產的GDP佔比,另一方面又能讓經濟持續成長。
- 中國收緊貨幣政策是必然的趨勢,尤其三大評級機構再加上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對中國的債務提出警告。 當務之急是近幾年商業銀行對外擴張所帶來的風險 — 隨著貨幣政策收緊,面臨流動性風險,要如何管控?
- 大陸的消費實力不容小覷,陶冬以「開保持捷,全球車主平均年齡56歲,但在中國是36歲; 開多久會換車? 全球平均是6年,中國才3年」,來舉例說明。 這一輪主力消費年齡層將是90及00年後,他們將改變中國 (乃至全世界) 的消費型態 / 軌跡。 90年後的人渴望自由,有1/4的人不想要有固定的工作; 38%的人入不敷出,只有26%的人有儲蓄,他們是一群可以在清晨兩點聚集1200萬人同時佔線開打「王者榮耀」 (電遊) 的人。
- 儘管中國經濟風險壓力不小,不過產業經濟已隱現曙光。 陶冬指出全球產業經濟走向大數據、AI科技新時代; 等到AI被商業化,大陸累積的科技創新能力會在下一個科技浪潮中湧現; 中國具備有彎道超車的潛在可能。
鄭清和2018,01-17
【延伸閱讀】經濟日報獨家專訪/陶冬深入剖析2018大陸經濟情勢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