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 Classroom 修思錄

Zen Classroom 修思錄:禪坐的心路歷程

十一月 1 , 2018  

陳家榮

 

—在這邊先跟大家澄清一件事: 這專欄中跟大家分享的純粹是個人學佛的心路歷程,並不是認為自己夠資格來傳教或者教人如何禪坐和修行。 僅僅是因為透過學佛,自己得到了好處,才想與有緣人分享的。—

 

 

  我所接觸過的禪坐方法有點雜亂,各式各樣都有,例如Goenka大師的觀全身的感受、馬哈希是觀肚子的起伏,以及到後來比較有次第學習的是法鼓山聖嚴師父的禪坐方法。 雖然聖嚴師父也有教參話頭及默照禪,但我並未學有所得,無法理解其中的奧妙。 聖嚴師父說最好是學一種方法就好,而一門深入,所以我選擇觀呼吸法。

 

 

禪坐姿勢

 

  法鼓山的七支坐法是說明各種禪坐姿勢: 雙盤、單盤、散盤、騎鶴坐、觀音坐、天神坐、日本坐。 雙盤是最穩,也是最好的姿勢,但此坐法並不容易,只有少數人可以做到,所以大部分的人較多用單盤和散盤。 我也是用單盤坐很多年,最近改為雙腳前後平放,如此下盤比較平均、穩定。 雖然正確舒服的坐姿很重要,但是禪修是在練心而不是練腳。 除了下盤雙腳的坐法外,另外一個重要的部分是腰部挺直,和頸椎成一直線,微縮下巴,舌抵上顎,全身放鬆以達到鬆、靜、覺、明的境界。

 

 

數息

 

  師父教的數息法,由一數到十,然後又從一開始,如此循環,而且全身放鬆十分重要。 我的經驗是經常不知道數到那裡了,或是一直數超過十而不自知,這些都是心不夠專注的緣故; 當然也經常雜念紛飛,一下子想到公司有事未辦,一下子又是家中小孩的瑣事,各式各樣的雜念如放電影般的由腦中流過。 經過很長時間的練習,才能漸漸地減少雜念,而是以呼吸當所緣境的練習。 另外南傳也教導專注呼吸的進和出,覺知呼吸是長的還是短的,一切順其自然,不可以試圖控制呼吸。 當心較平静清明的時候,會增加其敏感度,對於事情的觀察力也會比較細膩、清楚,聽力也變得更加敏銳,本來沒有看見或是聽到的事物,會在心很平静時候都覺察到了。

 

 

禁語

 

  師父在禪修的期間,學生們要禁語,如此他們的心才能專注,而且每位學生的感受及反應皆有所不同。 如果互相討論各自的感受,會互相比較: 為何你有這種感覺,而我卻沒有? 如此則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結果。

 

 

目標

 

  有人在打坐時會翻跟斗,有些人會感到飄浮離地,有人會看到觀世音菩薩,有人會看到光… 各式名様的現象…。 說真的,我十多年的打坐經驗,什麼也沒有見過,只有幾次身體不見了。 這些現象只是不同的反應及過程,並非禪坐的目的,並不需要去執著。 而是我覺得心無妄念,覺性敏感,對心對境,清清明明,這才是禪坐的目標。

 

  我一直覺得我打坐的功夫不好,但仍對我很大的幫助。 禪坐的功夫可以訓練這個野馬奔騰的心靜下來,才有機會看到、聽到、覺查到較細微内心及所有外境的現象,這些是本來在心不平靜的狀態時所辦不到的。 我也不知道這是否就是所謂「止與觀」的現象? 總之,練習禪坐後,比較容易静下心來看事情,如此也會減少犯錯的風險,加上佛陀所敎導的遵守五戒,戒定慧三學以及八正道的修習,的確對我人生旅途有很正面的影響,也使我走上正確的道路,實在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