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榮
— 在這邊先跟大家澄清一件事: 這專欄中跟大家分享的純粹是個人學佛的心路歷程,並不是認為自己夠資格來傳教或者教人如何禪坐和修行。 僅僅是因為透過學佛,自己得到了好處,才想與有緣人分享的。—
「空」,是佛教的重心,不是很好解釋和理解。 事實上,我對這概念也是一知半解,還是很掙扎著去明瞭其中的奧妙。
「空」,不是只有字面上的意義,並不代表 “空無”,或是 “什麼都沒有”,其中的意涵是廣而深的。 「空」,是把心中的垃圾倒空,去掉執著,如此便可以接受佛法新知,能清楚的看到週圍的變化以及細節。 若將「空心」用於日常生活中,我們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則能 “空掉”我們自身的主觀思想,跳脫出整件事情的圈子,再回過頭來觀察整件事情的全貌,看得比較清楚,不會受到主觀意識的影響。 看得明白,如此再做出決定,雖然不一定是完美無缺的,但也不容易犯下大錯。 如果我們在面對一件事情時,沒有「空」掉心中的執著及既有的觀念,就沒有辦法客觀的去觀察,而讓自身心中原本的知識、經驗去影響了最终的結論。 反之,倘若能以「空」的心境去觀察,恰如剛出生嬰兒純潔的心靈,沒有先入為主的想法,如此方能看到包羅萬象的事物,也不會被善惡好壞的經驗所影響。
舉例來說,我們一家四口有次去了Nepal trekking,途中guide安排吃午餐。 我們是吃一隻雞腿、一顆橘子、二片吐司; 看到porter 們吃的是當地人吃的Dal Bhat (手抓飯),看起來很好吃的様子,好生羨慕。 回頭看看自己吃的吐司,看起來還有點發霉的樣子… 於是心生不悅,便去責問了guide。 他向我們解釋說吐司是用灶火烤過的,看起來黑黑發黴的地方只是沾到灶火灰燼; 再者,又怕我們吃Dal Bhat不符合我們的胃口,腸胃不習慣,才會安排我們吃比較通俗的食物。 這樣看起來,就是我們以先入為主的觀念去看待別人的安排,才會將導遊的好意誤會成我們被虐待了。
萬事無常,所有事物一直都在變化,要先「空」去先入為主的成見,如此才能用很客觀的心情來看待任何事物的變化。 這是有很深的意涵,我也無法透徹了解其究竟,只有用自己淺薄的知識及生活經驗來解讀之。
願大家福慧雙增 身體健康 生活快樂。
● 讀後留言使用指南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