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s 調研報告

東海藍帶!?

七月 1 , 2019  

東海無水

 

  據說東海湖原本是牛奶加工廠的廢水池。1980年代初哲學系邀請星雲法師擔任特約講座,他和梅可望校長深感東海有山無水,然即使東海有鑿湖想法,卻苦於財務短絀。星雲法師乃慨捐一百萬,建成東海湖,成為教堂以外,東海著名地標之一。

 

  東海無水。擁有溪水蜿蜒的藍帶空間的大學本就罕少,然東海得天獨厚有3條溪溝流經穿越。從校門口的約農河,抵男宿盡頭,左轉花園餐廳,接中央水圳(大社支線),經教堂前,過口琴橋,越東大溪,那裡就是夢谷。東大溪自別墅而來,流經女宿、教師宿舍,終接筏子溪。「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是很多東海人假借的想像。

 

  只是想像。因為,無水,而且,很臭。

 

  約農河是灌溉溝渠,久失功能,倒也無妨,每逢6月,雜草間布滿篩落的鳳凰花,別有景致。只是沒想到,台灣大道(台中港路)整建時,原本理想國的民生廢水應該順山坡往東導入普濟溪,不知因何,居然拐彎導入約農河!匯入中央水圳,進東大溪,也進了筏子溪。

 

  中央水圳原本也是灌溉溝渠,相連東大溪,出舊音樂系館、經教堂前、學生活動中心、乳品小棧、教師宿舍,最終又匯回東大溪,入筏子溪。中央水圳接收了約農河和東大溪的廢水,師生遊客,來往用餐,蚊蠅漫行,只聞其臭!

 

  東大溪接引的是東海別墅的民生廢水,因為各式餐廳林立,帶來大量的油脂。經過東海長年反映,2015年水利局曾做過一個簡單的除油槽,每天能處理2千噸,但東海別墅民生廢水的每日排放量是1萬噸!

 

  概括的說,民生廢水從西東南北緊鄰環繞東海校園,歷數十載,久聞仍知其臭,對於師生健康的影響,更是無可估量。

 

 

東大溪整治

 

  東海不是不想處理三條溪溝的問題,而是苦無對策,不能處理,因為這些溪溝是國有財產管理局、水利局的地,東海無權處理。特別是東大溪做為東海和工業區的分界線,早已成為三不管地帶。唯一的解決途徑,只有公權力介入。

 

  2019年3月25日台中市政府與東海簽署「東大溪環境水境改善計畫」合作意向書(MOU),以前瞻「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補助加上市府自籌款,工程總經費約3億元,預計今年完成細部計畫,年底動工,2020年底全部完工。有別於綠川、柳川偏重市民休閒的人工模式,東大溪整治設置的油脂浮除、礫間處理每天能淨化水質超過1萬噸!

 

  其實市府整治東大溪並非為了東大溪,而是為了筏子溪。無論高鐵、公車、火車、汽車,一進到台中幾乎都會看到筏子溪,但長年以來雜亂無章,不僅予人不良觀感,城市形象殆喪;若遇大雨強颱,筏子溪暴漲更非鮮事,沿岸居民身家安全飽受威脅。

 

  筏子溪的整治計畫勢在必行,但其支線眾多,如果源頭不處理,所謂的整治必然事倍功半。更重要的是,作為重大市政計畫,市府應該希望迅速打響名聲,達到立竿見影之效。如此一來,東大溪不僅有嚴重的源頭污染問題,且是唯一能流經大學的支線,整治過程能和東海合作,創造雙贏局面,必能成為極佳的示範點。

 

 

東海土地

 

  東海人愛校、愛樹,眾所皆知。1990年代初期台中市政府欲開設工業區聯外道路穿東海校園而過,東海人激烈抗爭;東海賣出鄰近東海別墅土地給郵局,更是軒然大波!那個年代的師生應該都還記得相思林綁滿黃絲帶的唏噓。註一

 

  台中市政府與東海簽署整治東大溪MOU時,報章媒體以東海「無償借用」、「提供用地」作為標題後,註二 若未經調研審思,逕自聯想到當年「郵局事件」反對「割地」的浪潮,似乎也無可厚非。但,這完全是兩碼子事。

 

  提供一方邊陲部分無用之地,除東海之瘤,解民生之患,不僅是大學的社會責任,亦能提升環境教育的能量,更有機會創造東海獨有的藍帶景觀,縱有「損失」,難道不應正面討論?何況,實在談不上任何「損失」。

 

  首先,東海提供使用的土地必須經過行政會議、校務會議、董事會通過後,報請教育部同意,任何一人或任何一方都不能專斷決定。其次,預定提供的土地是圖書館後方,通往別墅的相思林小徑,對岸滿布侵佔東海與公家土地的違章建築的邊陲地帶。鄰近溪溝的土地本來就要退縮10公尺,不能蓋任何建築物,此次整治順勢處理了違章建築的長年問題。最後,整個施工過程由工業區進出,不經過東海校園。主要的機房設在對岸,無關東海土地,東海提供使用的土地是置放礫間淨化槽,其埋設於小徑土地下方的堤岸,對於這塊邊陲地現有的步道用途影響甚小,無損相思林。

 

  真正可能要注意的問題是,市府的考量必然以市民優先,因此,營造水岸環境雖不至於類似綠川、柳川般的刻意人工,但親水的觀景設施應該總是有的。這就牽涉到一個問題,東海校園始終保持開放,以彰顯民主自由的校風,東大溪整治後,是否招引更多的遊客?工業區和東海校園從此界線盡泯?簡單說,是否破壞勞作教育營造的優美乾淨校園?是否威脅到東海校園的寧靜,甚至於安全,無論師生,或是遊客?或許,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跨域與社會實踐

 

  整治東大溪對於東海仍是利多。小徑下方的礫間淨化槽將採透明設計,成為環境教育的一環。為了達到教育的目的,東海已籌組工作小組,包括生科系、環工系、景觀系,以及建築系,開始研擬相關課程,例如,生物多樣性研究、水質調查、植物相關研究,以及景觀設計的綠美化。這些攸關教育的層面,市府也歡迎東海申請經費,讓整治東大溪成為東海的教育特色。

 

  除了學校教育之外,市民參與是此項計畫的一大重點,因此東海大學、市民和東海東大溪推動小組在內的十數個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團體,都將透過工作坊、說明會,建構一個公共討論的平台。下學期一開學東海就會舉辦一場淨溪活動,帶動市民參與。這是數十年前東海的驕傲「工作營」淨化綠川、柳川之後,再一次地大規模淨化環境的社會實踐。

 

  東大溪緊鄰東海,並未穿越校園,東海溪溝的惡臭源頭還包括約農河和中央水圳,想像的藍帶也需要依賴這兩條溪溝。樂觀的消息是,市府允諾東大溪淨化的水部分能引流到中央水圳。

 

 

東海藍帶

 

  東海藍帶,看似生機有望,其實不然。因為,約農河。

 

  解決了東海別墅民生廢水的問題,理想國的民生廢水呢?約農河匯入中央水圳,它們可以是東海的藍帶,也可以是環繞校園的臭水溝。治水必先整治源頭,立意甚佳,倘若市府只為以示範點建立形象,卻顧此失彼,豈不謬哉!畢竟,約農河匯入中央水圳,中央水圳匯入東大溪,最終仍是流入筏子溪。

 

  東海又該如何因應呢?一旦放眼東海未來,整治東大溪就不只是為了東大溪,而是在創造「東海藍帶」的過程中,結合教學、研究、社會實踐的跨領域學習,莘莘學子乃能漫溯探究,夢想流放。

 

  約農河是東海的門面,如何藉此良機,一舉解決一甲子之患,建立東海藍帶,更與東海湖相輝映,化污染為美景,無用為大用,共構東海的山水風光?殊值深思。

 

  當東海在高等教育中漸失優勢時,要想風雲再起,需要掌握契機、順勢佈局。東海得此天賜良機,應該借力使力,從董事會、學校高層到院系,都應該果斷決策,積極謀劃,繼而帶動跨域教學研究!或許,創造一條「東海藍帶」,正是建立東海品牌以提振東海的歷史大事!

 

 

註一,參見《東海風:東海大學四十週年特刊》,頁110、115-116。

註二,整治東大溪各大報章媒體均有報導,例如台中市政府《市府新聞》,https://www.taichung.gov.tw/1241421/post;《聯合報》,https://udn.com/news/story/7325/3718052;《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276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