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本文主線是說要用AI來解決「製造」的問題,也就是要用AI來解決我們工業製造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問題,而不單指硬體,例如「智慧型機械」(*NC、機器人*)的部分。 更多為應用人工智慧於生產流程,例如包括生品管,技術、安控…各領域並整合它們。 在早年我們用電腦「輔助製造」,現在更進一步用「人工智慧製造」,將人工智慧擴大應用到整個工廠的管理部分。
但個人讀後仍然有一些疑問,特以此函表述:
一、前言部分
二、真正的解決問題
三、方向:人和系統的關係章節
在本章節王副闡述了利用最新的AI與雲端科技,來輔助工業工程流程布置控制與管理的專業領域。 而如何將工業工程與資訊科技兩個專業跨域結合,就是首先要解決的事情。
但這兩個專業領域,一直以來就存在著一條很大的溝通鴻溝。 如何讓工業管理與資訊人員,設計出一個符合規劃的人工智慧輔助系統與人機介面 ,跨域瞭解與學習是很重要了。 而東海要做就是訓練學生能夠在畢業進入業界之前,同時擁有這兩方面的專業知識,尤其東海是一所綜合大學,是有能力實現這個跨域的方向,也就是本章最後的 — 整合工工、資訊、電機等相關科系,一起找出真正能夠解決產業問題的解方,特別是「人」和「系統」的連結。
四、核心:類產線實驗場域
在本「核心」章節,點出了工業工程要解決的事情,「六管」、「六流」,並解釋了這幾個領域傳統的的關係與困難。 所以,「那如何讓廠商看見東海?」,在招才競爭中,讓業界優先錄取東海畢業的學生。 「必須先問自己有什麼? 業界的需求是什麼?」藉以設計出一套「客戶最需要」的「課程地圖」來訓練學生。 因為除了如何訓練一名可以解決業界問題的畢業生,還有也要訓練他找出業界真正需求的能力。
五、跨域:AIoT共學共創展示基地
最後「跨域」的章節提到將目前東海各個與製造有關的科系,相互跨域訓練,「對外」宣示我們跨域訓練的規劃、能力與成果,「對內」分配各專業領域的課程比例與計畫,就是現在接下來要做的。 而這個「AIoT共學共創展示基地」這一個模擬真正工廠的實習環境就是一個開始,可以讓我們對外宣傳,對內訓練之用,也是本訪談介紹的主題,那麼…
基於要達成以上的目標,在執行面上,各專業領域有各種的理論與方法,甚至跨域的解決方案。 或許前言中所提到的「智慧製造校級計畫書」可以提供上述問題的解答。 但包括諸如計畫執行時各階段的檢查點與成效的評估方式;我們要首要要結合哪些產業?如何將AI核心技術與產業結合?如何配合東海的Promote計畫,讓外界知道東海的轉變?
以上個人淺見及問題,係以集思廣益、brainstroming為出發點,希望得到王副或相關人員一一回覆;但願有助於校方,針對智慧製造帶來落地式的策略方針。
26屆工工 校友投書
● 讀後留言使用指南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