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Share with You 與您共享

Inflation vs Reflation (通膨與再通膨)

六月 1 , 2021  

  上一期的「與你共享」才提到安全邊際的重要,今天台股就迎來盤中千點以上的跌幅,一時間盤面一片慘綠,到處可見跌停 — 績優股也不例外。 這就是漲得太多,碰到風吹草動,就引發多殺多,再加上當沖盛行,短期融資激增*註一,短線投機者蜂擁奪門而出,產生了踐踏行情。

 

  今天股市的重挫當然跟台灣北部發現Covid 19群聚感染有直接關係,但反映也有點超乎意外。 除了上述所提的本地因素以外,昨晚華爾街道瓊工業指數重跌五百多點也是一個重大影響 (其中台積電ADR下殺近4%)。

 

  但我真正關心的議題是通膨疑慮,今年以來大宗物資俱漲 (銅價飆升每噸一萬美元以上),讓市場擔心不已。 通膨不但會帶給企業成本的上升、降低利潤,還會迫使Fed (聯邦儲備局) 提早縮減購債規模,使市場流動性下降,進而轉而升息,概,追根究底,股價是靠兩個因素決定的 — 獲利和市場資金 (流動性)。

 

 

通膨來了嗎?

 

  股神巴菲特在5月1日的股東會上說通膨來了,什麼東西都漲。 但Fed主席和一幫官員卻說不會; 物價上漲是基期因素,不會持久; 意思是會漲,但不是持續漲,所以是transitory (短暫的),充其量只能稱之為reflation (再通膨),而非inflation (通膨)。

 

  我們沒有水晶球,看不清未來是通膨還是僅再通膨而已,但我們知道:

  • 物價會上升*註二,至少CPI會有一次性跳升 (spike);
  • 市場會因對通膨的擔憂而調整 (下跌)。

 

  投資者面對這個情勢,如何因應? 底下有幾個想法供大家參考:

 

  1. 股仍優於債。 固定收益型產品在通貨膨脹來臨時一定吃虧,因為息收固定 (會被通膨吃掉),所以本金一定下跌。
  2. 傳產優於科技。 以成長性而言,科技股一定還會優於傳產,但因股價基期太高,一旦升息,其本益比一定收縮更快。
  3. 與 2. 同理,科技股中的一些高估值軟體股 (SAAS),跌幅一定比其他科技股高。
  4. 缺貨概念股 (如鋼鐵、船運、記憶體等) 很誘人,但短期股價已高,反而得要小心。
  5. 低價是硬道理! 一些過去一年來股價漲幅不大的個股,但前程仍看好的 (如大立光) 可以介入。
  6. 低資產類股,較有彈性應變,對通膨會較有適應力。 這點是巴菲特在回答問題時提出的; 不知道他當時想的是不是他最鍾愛的可口可樂?
  7. 有議價能力的個股。 所謂議價能力就是可以把成本的上漲轉嫁給消費者的。 這些通常是具有市場壟斷性的公司:除了是產業龍頭外,還得有高的市佔率,形成寡佔,美國五大科技股都屬這一區塊。
  8. 通膨受惠股。 原油上漲,下游的塑化製品則跟著水漲船高,這些塑化公司就是通膨受惠股,另外銀行也是:利息上升而受益。 還有,就是土地資產類股(如台肥、農林等) ~ 屬保值概念;其受益源自資產通膨 (assets inflation),如房地產的增值,而非營收。

 

  根據歷史資源料統計,溫和的通膨反而對股市有利,因為企業在通膨環境中更可以獲利。 所以給大家的一句話是:不要離開股市;現金在通膨環境中是最糟的投資! 但這波修正 (對通膨的擔憂) 恐怕還未完全結束,投資者還得保持一些實力。

 

 

鄭清和,5/12夜,2021

 

Ps. 5/18加記

大宗商品/ 原物料、工業金屬、石油等景氣迴圈股是最佳通膨受益者,尤其是經濟復甦階段。 這些類股入場時不看基本面(通常很糟),只視其週期性(股價由底部翻揚時是好時機)。

 

 

*註一:今年以來台股融資餘額的增長率是股市的兩倍。

 

*註二:銅價飆上一萬美元,鋼價大漲,熱軋鋼捲從每噸465美元大漲到1500美元,澳洲鐵礦砂價格漲幅更驚人。 拜登的2.3兆美元基建計劃,加上疫情蔓延帶來供應鏈受損,已成了推升通膨疑慮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