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s 調研報告

看見進步或成長 ~ 校長互評

六月 1 , 2022  

  2015年以年輕人為閱讀對象的《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隸屬天下雜誌出版集團,簡稱《Cheers》)首次舉辦國內大學校長互評調查(152所大專院校,回收數144所,回收率94.7%),由各大學校長具名推薦1-3所「明顯進步或成長」的大學。 

 

  當大眾習慣以台清交成做為大學指標的時候,這份調查讓人意外,卻又合理。 前兩名分別是逢甲和亞洲,臺大居第三,第四、五名則是臺灣科大和臺北科大;成大第六,清大和交大落居第十、十七。 

 

  接下來的四年,排名持續出人意表,臺灣科大連續蟬聯第一名,且TOP 20 變動甚大,顯見各校開始積極努力尋求改變。 但,五年來,始終看不見東海在TOP 20。 

 

  2020年東海終於被各大學校長看見了明顯的進步,首度進入TOP 20,推薦理由包括,

 

跨領域多角化經營,突破校園限制。 

外籍專任教師比例高,學生出國進修交流比例高、「自籌」補助學生獎學金比例高。 

近來積極發展AI,與亞馬遜AWS成立雲創學院、人工智慧學校開設專班等,展現成為中部AI Hub決心。 

具深厚的博雅教育基礎,逐步建構新創教育。 

 

  每一項都是長期的努力經營,明顯突出者自是從2018年起佈局,至2019年東海與DDS簽訂「AI合作框架協議」,明確以AI為策略與行動的成效。 

 

  這份成效不僅起步的又早又快,且成果豐碩,引人注目。 2021、2022年,東海連續入選TOP 20。 2021年的推薦理由是,

 

發展全人教育,重視大學社會責任,成效逐步顯現。 

聚焦推動AI研發教學。 

 

2022年的推薦理由是,

 

以人文與科技為底蘊,推動AI。 

以人為本的博雅教育有特色,重視大學社會責任。 

 

  從世界到臺灣有著各種大學評比,各有優劣,各大學為了在某項知名評比中取得名次,各有各的應對策略與方法。 《Cheers》的「校長互評」很簡單,就是各校長自行推薦及理由,因此具備一種客觀性,在激烈的大學競爭裡,這所學校的的進步或成長被看見了。 

 

  傳統裡,大學教授的評鑑重點是「教學、研究、服務、學習」,「研究」佔最大比例。 「研究」確是教授的本份,毋庸置疑;(雖然許多教授除了「教學」,不做其它,遑論「研究」,仍安居其位。)事實上,傳統大學也是圍繞著教授個人的「研究」建立一套課程設計發展的標準,甚至形成大學整體的結構與文化。 質言之,學生培育和出路、產業連結等,都不是發展的真正重心。 

 

  《Cheers》首辦「校長互評」時,以「少子化」為題,詢問校長面臨「最大挑戰」,招生、財務壓力和爭取教育部補助款居前三位;「因應措施」的前三位分別是,加強系所特色教學、招生策略、產學合作。 接下來數年,系所特色教學、創新教學、產學合作、國際化等,一直是大學經營最應加強的重點,而這幾項原則上皆應攸關學生的培育和出路。 2021年即聚焦在「學生最需培養的特質」上,前三位分別是,跨領域的思維與創造力(76.4%)、自主學習的規劃能力(55.1%)、數位科技的應用能力(38.6)。 

 

  《Cheers》的「校長互評」的排名變化,顯示的是時代正在劇烈轉變,各大學校長眼中明顯進步或成長的指標是,特色、創新、產學、國際化。 然而,這和教授評鑑、大學評鑑,乃至大學整體的結構與文化,是否存在顯著的落差? 如果各大學校長都在關注同樣的指標,那麼,各自的特色與價值是什麼? 

 

  從大學經營重點和學生培育的角度來看,東海進入TOP 20明確指向一個策略,以「學生惟念」的「數位、跨域、博雅」;各大學校長看得見東海明顯進步或成長。 

 

  東海進入了全新的階段,其特色與價值將是什麼? 是否能被其它學校的校長看見? 學生是否(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