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一群人,「解決」新時代的真實問題,建立新的模式,「影響」更多的人(群)?「AI計畫 I」最大的成果是清楚知道產業、校內真實的痛點,從而明確掌握解決的方向,提出了一個培養人才的解方,乃提出「光點計畫」。
光點計畫實驗班第1屆第1年,著重「跨域」,跨科系的課程選修與實作。 第二年開始強調數位應用的實作,例如,「智慧製造班」將強化新技術與實務的結合,以數位雙生與敏捷製造為主軸,並連結微軟AI與Cloud平台。 「韌性設計班」更名為「智慧設計班」,結合創藝學院既有的專題設計課,強化數位能力的學習與應用。
在第1屆的實驗基礎上,第2屆光點實驗班迭代更新,認為「跨域」不應止於相關科系的課程互選,應該說,本科專業知識是基本功,跨域專業課程則應以需求導向要求學生選修。 從「需求導向」出發,「跨域」的重點在於參與的意願、真實場域與真實問題,以及數位貫穿的能力。
「智慧製造班」第2屆下設2組:「生成式AI」,如ChatGPT, Midjourney等大型語言模型在製造設計與生產的應用;「產線智慧化」,包括數據驅動產線智慧化、敏捷製造與數位雙生。 2組皆以「師徒制」的實作為課程主體,學期間每週至少投入15小時在中心接受訓練,參與產業真實問題的實作,暑假則完全投入。
「智慧設計班」第2屆以建築、景觀為主,打出「未來事務所」的旗幟,第1年強化核心數位能力,包括GeoAI(GIS+AI,環境大數據收集與分析能力)、 AIGC(將生成式AI 運用於 SD、DD、CD的能力)、BIM(建築資訊模型應用能力)。 第二年即加入「未來事務所」,參與產業或前沿設計的實作。
暑假期間,兩班核心教師除了密集討論相關辦法修訂之外,花注更多心力針對學習路徑與方法,腦力激盪;同時,成立行政群組以整合兩班資源與建立訊息快速、透明的溝通模式。 112學年開學前完成辦法修訂、招生公告與審核、面試。 9月15日,AI計畫執行小組會議,通過包括辦法、甄選名單等各項相關提案之外,其中,「智慧製造班」第1屆第2年推薦9位,第2屆選出9位;「智慧設計班」第1屆第2年錄取9位,第2屆錄取14位。 此外,由於實驗班的體制本身就是一個實驗過程,迭代更新,理所應當,主管單位應變不及,在所難免,因此加強建議須依校內行政流程辦理相關規定。
生成式AI時代裡,運用數位能力,直面產業真實問題,將是學習的必要條件。 光點計畫實驗班正是在學、產間建立一個解決問題,產生改變的「學習」新模式,以培養一群人成為學、產界的「光點」;因為,「那些使人有智慧的必發光,好像穹蒼的光體。 」(但以理書 12:3)
● 讀後留言使用指南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