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談到「人才」是企業長久競爭優勢的要件之一。 今天我們繼續探討第二個要件,就是「文化」。
什麼是文化? 文化就是一群人所共同持有的行為模式,或肯定的價值觀念。 以民族而言,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則筷子就是我們飲食文化的一部份; 再者,中國人特別注重孝道,所以孝順父母也是我們文化共同肯定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
文化範圍廣闊,舉凡語言、文字、飲食、穿著、戲劇到宗教信仰都包羅在內; 看似無形,其實它影響人們生活的一舉一動,牢不可破。 種族之間的差異在基因上沒有所謂優劣,但文化上優勝劣敗則顯而易見。 一個非洲人生長在德國,就成了德國人; 他的思想、行為都成了德國人,雖然他的皮膚仍然是黑的。
企業文化就代表一家公司內部人員共同的信仰和行動。 什麼是這家企業所重視的 — 例如勤儉,那麼勤儉就會成為大家共同的行為模式。 反過來如果老闆為人海派,那麼講究排場就成為這公司的文化。 美國矽谷人講究創新,人與人間就沒有亞洲製造業那樣階級分明,重視的是個人思想和表現。 在蘋果公司裡,一般叫老闆就直呼其名,Steve,而不是尊稱賈 (伯斯) 董事長。 這也是東方重視輩份倫理的公司如三星,在文化上很難成為Apple~ 也因此難以和Apple在創新上競爭。 亞洲科技公司充其量就是把領帶從脖子上拿掉,但要成為一家矽谷公司還是遙不可及。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也是為何文化是長期競爭優勢不可缺的另一半。
那東海的文化是什麼? 需要怎樣改造才能有競爭優勢呢? 前幾篇 (去年6月~10月) 社論我大體上指出目前學校積累的一些弊病,這裡呈現出的是一幅官僚、守成、沒有方向、慵懶的公務員文化~ 難怪我們幾乎掉到私校排名的最後。
東海需要一場文化大革命; 重新認識自我,尋找自身價值!
東海有一個極具優良及特色的文化傳統,那就是立校基因的基督文化。 校園裡的路思義教堂就是我們的胎記。 我們要回到這原點,重新出發。
這原點是什麼呢? 就是愛,基督的愛。 我們得重新把愛找回校園,發展成對學生的愛。 須了解一個教育機構,就是個百年樹人的事業,但沒有了愛如何成就?! 不是愛校園、也不是愛東海,而是愛東海的每一個在校生。 把他 / 她看成我們的子女來愛護、來栽培。
套用耶穌基督的一句話,如果一個人能說萬人的方言,但沒有愛,又什麼都不是了! 一個教育機構如果有最棒的設備和師資,但沒有愛也會是徒然! 所以我在這裡提議,我們應該把學生擺第一,念茲在茲,以學生為己念,用英文說,就是「Student Obsession」; 中文就是「學生惟念」。
「學生惟念」就是以學生為中心,時時刻刻思考如何讓東海學子在校的每一天都有感 — 德智體群得以兼備; 讓他們四年後踏入社會時能夠學以致用。 這是個極大的承諾,但也是極大的挑戰。 有了「學生惟念」的指導原則,學校一切策略、行動和標準都會有了根據和方向。 作為一所學校,其實學生就是我們唯一的顧客和唯一的成果 (產品); 我們的價值就只能體現在學生的成長上。
學生之外,無物!
Editor’s Note 編者小語
● 讀後留言使用指南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