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ial 社論

近在咫尺

八月 1 , 2019  

“It is not the strongest of the species that survives, nor the most intelligent that survives.  It is the one that is most adaptable to change.”~~Charles Darwin

(並非最強大的物種或最有智慧的生物得以留存; 而是最能適應變化者得以生存。)

 

 

  今天晚間收音機播放一則與大學教育有關的新聞: 就是文化大學宣佈放棄所謂連續兩學期有一半學科不及格者即予留級的一貫作法。 對於這個改變校方推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企圖掩飾其真正的動機 — 就是面臨少子化不敢嚴懲不用功的學生。 這是高等教育的悲哀! 高教系所為了怕招不到學生而自願降低標準; 從高等學府降格到學店。 美其名為有教無類,但實際情況卻與補習班相去不遠。

 

  文大面臨的問題其實也是所有高教學府面臨的問題,只是私立大學情況更為嚴峻,當今的東海也一樣不敢輕易開除學生。 少了一個學生一年的學雜費就要少多少了?! 在這種幾乎要搶學生才活得下去的情景下,還談什麼教育理想、QS排名呢? 但如果因此而降低招生的素質,則惡性循環~越沒有人願意到一所水準日益下沉的學校就讀。 很快的,東海就會步文大的後塵~有繳 (學費) 無類。

 

  日前DDS內部會議時就有人提出今年全國大學 「個人申請」 的缺額人數雖然創近五年新低 (表示更多人想念大學),然而,東海的缺額數234人卻高居各大學前5名。這代表考上東海的學生有很高的比例選擇去了別所大學,可見惡性循環已經開始; 所謂「東海不怕招不到學生」的迷思也立即要打破了。 可以怪少子化,但更多的是要怪我們自己! 如果東海教職員都不把他們的子女送進東海,你如何說服其他的人呢?

 

  少子化已是不可逆的趨勢 — 近在咫尺,東海排名的落後 (不論採取哪個標準) 也無法立即改善,那我們前景在哪裡? 實在令人不敢想像。 也許有一天我們發現縱使想成為一個學店也不可得 — 因為會有太多競爭者也淪為學店,而與我們競爭那些聯考只得18分的績差生。

 

 

為今之計

 

  窮則變,變則通! 作為一個企業主,在面臨這種困境 — 市場萎縮,競爭激烈時,你大概會同意我的處方:

 

  • 集中有限資源,
  • 利用既有優勢,
  • 聚焦下一代產品。

 

  上述策略的關鍵是三個動詞: 集中、利用、聚焦。 以東海而言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出一個有優勢的、有前景項目 (program) 集中全力發展,期以打出名號,重振校譽。

 

 

既有優勢

 

  這個項目就是AI*註一。 東海位處台中工業區和中部科學園區之樞紐地位,發展AI真是集地利之便。 台中地區有成百上千家中小型企業亟待數位轉型。 東海就應該義不容辭舉起AI大纛,引領中部企業數位化、自動化、AI化。

 

  目前,我們已有AWS的合作項目*註二,外加AI大學*註三在東海成立分校,要發展AI,可謂佔盡天時。

 

 

盡一己之力

 

  有了天時、地利,最後就是人和。 如果說人和是管理和執行,那不得不承認這一點的確是東海的弱項。 為此大渡山學會主動提出一個AI合作計劃*註四,希望出錢之外也出力,推動學校往AI集中資源、聚焦,迅速拔得頭籌,早日脫離少子化的險境!

 

  請為我們加油!

 

 


 

*註一: 請看DDS社論〈彎道超車〉。

 

*註二: 經黃齊元校友之協助而與亞馬遜的AWS合作,成立了雲創學院。 請看〈從AWS開始〉。

 

*註三: 臺灣人工智慧學校是由臺灣資料科學協會及科技生態發展公益基金會籌備處主辦,委託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並由中研院資科所、科學創新研究中心協助。

 

*註四: DDS於去年12月提出AI合作計劃,以1:1的配合款方式,DDS每年投注1億台幣,連續3年,以3億台幣為限,協助東海建立AI大業。 請看〈你有醫院,我有AI〉。

 

 


 

Editor’s Note 編者小語

 

  1. 火星任務 (東海大學生科系副教授趙偉廷專訪) 是跨系所的一項實驗,希望活化學生的腦力,拓展視野和引發學習的熱誠。 東海的一小步可能擴散成全球的一大熱,請您參與!

 

  1. 大陸一頭熱的P2P網貸,台灣並沒有! 我們是落後還是早有先見之明?

 

  1. 山頭主義 — 談的是佛教界山頭林立,各自為生的亂象,但比起回教裡的什葉派和遜尼派打得你死我活,這真是太斯文了~問題不大!

 

  1. 以美國為首的全球股市榮景和經濟擴張已創記錄,踏上第十個年頭,投資者開始關心經濟是不是應該要放緩了呢? 請看Charles本期的專文

 

  1. 社工三A謝佳芳分享她在瑞井服務活動中,與社區長輩們互動的喜悅,請見本期的「學子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