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優勢一直是投資人關住一家企業是否值得長期投資的關鍵。 我曾於2022年12月的社論《競爭》中闡述競爭優勢的重要,並強調文化和創業家精神 (文中的第9、10項) 才是一家公司長久不衰的優勢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創業家精神比較容易了解,就是創業者以無比的熱情帶領公司往前衝,以勇氣、堅忍不拔的精神克服難關和挑戰,讓企業從無中生有,有中壯大。 由第一代創業者領導的公司明顯都有這種精神,但到了第二、第三代這種捨我其誰的豪氣就明顯消失了,改由專業經理人管理的團隊也可以存續甚至成長,但遇到困難就沒有破釜沉舟的壯志。 舉一個現成的例子,小米集團由手機跨入電動車的製造簡直是場不可能的任務,這個連Apple都打退堂鼓的行業 (外加中國大陸電動車已戰火四起),小米怎麼敢進入呢?! 答案就在雷軍 (小米創辦人及執行長) 一個人身上。 自從決定跨入造車,雷軍過去三年來簡直不眠不休,最戲劇性的就是在2023年春節為了解決從設計到製造的諸多問題,雷軍和他的高管們關起門來,不眠不休開了21天的會議直到所有問題都被拿出來徹底討論過和解決為止。 是的,一個人的意志就可以造出一個車廠。 可見創業家精神的重要; 只要創業者一天還在,企業的優勢就得以延續。
但問題會出於企業家精神如何延續呢? 那就touch到企業文化的部分了。 沒有張忠謀的台積電還會延續創始人的熱情和幹勁嗎? 答案是Yes and No! 失去了Steve Jobs的蘋果業績依然傲人,但創新能力似乎衰退了。 企業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保有初創者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 小型公司的員工比較容易感染創始人的精神和特質,但公司一大,人員一多,人們的熱情就逐漸喪失,大家做事就越來越公式化 (公務員化); 無論組織如何變革,制度如何富有獎勵,熱情和拼搏的精神總是逐層消失殆盡 — 高級主管也許還得有初創之心,但下層員工已不知為何而戰!
本周台股最沸沸揚揚的新聞就是傳聞台積電有可能被迫接管Intel的代工部門IFS。 於是市場立即做出相當據劇烈的反應,週二美股收盤時Intel大漲4.55%,週三盤前又漲13.64%,而週三的台積則跌了2.33%。 市場普遍認為接管有利Intel而不利台積; 理由之一就是後者與前者文化差異過大,要搶救恐非易事; 後者在晶圓代工業務上有文化優勢 (亞洲人刻苦耐勞,又有群體意識),而前者的個人主義極不利製造業務。 台積電在後張忠謀時代仍傳承了台積初創的誠信,認真和卓越,英代爾則喪失了摩爾、葛洛夫註一 等人的矽谷新創企業文化。
於是如何將企業文化和創業家精神植入每個員工心中,就是管理的一大挑戰; 如何讓公司大大小小員工都能像創始人一樣有熱情有信念 (使命感) 就成為管理的終極目標。 阿米巴經營於焉誕生!
稻盛和夫註二 在京瓷創立五年後,眼見公司規模急速擴大,他無法兼顧所有部門,為了提高管理效率並培育更多領導人才,他想出以最小經營單位「阿米巴」為基礎,將組織分成最小單位,每個單位(阿米巴)自負盈虧,並透過分享資訊和即時記帳,確保單位負責人能夠即時了解營運狀況,並使每個部門都能獨立運作,以提高企業獲利效率
阿米巴(Amoeba)這個名字來源於變形蟲的特點,強調企業組織的靈活性和自我進化能力。稻盛和夫認為,大型企業應該拆分為一個個小的經營單元(即阿米巴),讓每個小團隊像獨立的企業一樣運營,從而提高企業整體的經營效率。
阿米巴經營的主要特點
阿米巴經營的優勢
從京瓷、KDDI 到日本航空,從製造業、電信業到服務業,稻盛和夫半世紀以來貫徹阿米巴經營,帶領組織無論景氣榮枯,持續達成高收益目標。
鄭清和,3-14,2025
*斜體字部分摘取自ChatGPT。
註一:戈登.摩爾 (Gordon Moore) 是Intel的創辦人之一,於1965 年提出著名的摩爾定律 (Moore’s Law),推動了半導體產業的快速發展。
安迪.葛洛夫 (Andy Grove) 為Intel 第三任CEO,帶領公司成為全球微處理器領導者,他強調適應市場變化,提出「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管理哲學,他的領導使 Intel 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公司之一。
註二:稻盛和夫,京瓷名譽會長、KDDI最高顧問、日航名譽顧問、盛和塾塾長。 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 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 (現在的京瓷公司)。 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 (現名KDDI,是僅次於日本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 2010年應日本政府之邀出任日本航空式會社會長,僅僅一年就讓破產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虧為盈,並創造了日航歷史上最高的利潤。 代表作:《活法》《京瓷哲學:人生與經營的原點》《思維方式》等。
● 讀後留言使用指南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