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AI中心的成立,我們跟產業界交流熱絡起來。 根據羅文聰學務長 (也是AI中心主任) 反應,中部地區的第二代產業接班人聯誼會G2 (會員150家),近日也來中心拜訪 (見上圖),希望和東海建立一層實質關係,引領他們轉型和升級。
當收到羅主任的Line (及照片) 說 “G2 11位歷年會長來了7位” 時,我立刻回覆 “令人興奮”。 想想看,第二代的企業接班人不去吃喝玩樂,而主動來找東海協助,不是很令人興奮嗎? 這代表我們的第二代還想努力為台灣拚搏,想青出於藍! 站在教育者立場的東海,能有機會提攜這班年輕企業家,能不興奮嗎?
羅主任還說他們此行的目的是過來談「數位轉型」的合作,這是他們未來兩年的重點。 的確,台灣傳統產業目前面臨的挑戰就是數位轉型。 這些新生代能夠了解這一挑戰而急於採取行動也令人刮目相看!
作為一個創投業者 (VC),和曾經的G1 (第一代創業者),我想倚老賣老,把一些心得主動分享給這些令人刮目的G2。 台灣的第一代大部份從事傳統行業,而且以製造業為主,所以我就把你們當成傳統製造業的第二代,作為訴說的對象。
傳統製造業有沒有前途? 答案是: 「有,如果 … 的話」。 如果你們能夠轉型 (變成服務業或異業結合),能夠數位化,就有前途嗎? 答案是No,不會! 但如果你們能夠變成所屬行業中 (不管大小) 的翹楚,你們就有前途,而且無量!
我想用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我的論點。 下面的表列是簡單的兩家公司比較:
鴻海和大立光都是台灣有名的製造業,經營模式也都很傳統。 以營業額來看,鴻海大了很多,約是大立光的100倍*註1。 但以市值而論,卻只有大立光的1.8倍*註2; 以每股獲利 (EPS) 而言,大立光卻是鴻海的25倍。 再者,若以每個員工創造的市值而言,大立光是鴻海的50倍,兩相比較,優劣立見。 作為一個經營者,你應該把公司變成大立光而不是鴻海! (這點應該沒有爭議!)
但如何成為大立光呢? 答案就在微笑曲線的左端 — 研發。
在一個只有兩千三百萬人的市場,我們很難打造出一個世界級的品牌; 到海外拓展,又有語言和文化的障礙 (看看宏碁就知道),不是中小型本土企業做得來的。 不想死守製造業的低毛利的話,就只有一條出路: 提升技術以追求厚利; 把公司做強不做大*註3。 大立光就是最好的借鏡,本土的企業,家族式的公司,純靠卓越的技術成為手機光學鏡片的台積電。
藉由以上,我今天要告訴大家,G2成功的三要素,就是研發、研發再研發; 只專注一件事,把技術當優勢,立志成為你專業裡的大立光! 也就是投資、投資再投資; 要靠專利與智財 (IP) 築河護城,立意成為行業中的台積電!
在競爭激烈的時代裡,除非你了解並掌握上述關鍵,否則前途堪慮!
註1: 2019年鴻海營收5兆3500億新台幣; 大立光為607億。
註2: 11,770÷6,479=1.8 (見上圖)。
註3: 如果死守製造業的低毛利率,公司要生存只有一條路,就是不斷做大,以規模取勝,成為另類鴻海。
Editor’s Note 編者小語
● 讀後留言使用指南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