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ial 社論

[真象系列4] 少子化

九月 1 , 2016  

  中央社8月8日報導,105學年大學考試入學分發放榜,今年缺額2953個,是近7年新高,23校未足額,有6校缺額率超過5成,創歷史新高。 入學分發委員會主委蘇慧貞指出,今年缺額率升高是很嚴峻的問題,從各校缺額可發現少子化擴散有全面性影響,各校可能要重新盤點科系和領域並進行調整。

 

  少子化浪潮來了。 高校105大限,大學新生將減少3萬人; 到112年度大專院校新生將減招生約至18萬人 (從25萬人)。 就像面對任何衝擊一樣,東海總是以不變應萬變。 到目前為止,學校或董事會沒有一個聲音 (或哪一個工作單位) 表示對少子化的擔憂,研究如何面對少子化危機。

 

  去年我在澳門大學訪問前校長程海東時,他就直言少子化是東海當今面對最大危機,也是最應該面對的長程發展問題。 東海面對兩個少子化的衝擊: 第一是量; 第二是質。 量看似O.K; 因為根據我們以往招生及報到比例,我們應該不會招不到人。 但這是假象,因為所有中、後段班的學校都會出來找人、搶人,以免被迫關門。 東海,而非台、清、交,就是他們爭取 (或搶奪) 的對象。 很多目前看似無憂的較冷門系所,可能一覺醒來,發現招生不足,缺額嚴重。 研究所 / 博士班更不用說了 — 其問題現在就很突出。 (請見研究專題 “面對105大限的東海“)。

 

  質的問題更加嚴重! 近10年「指考分發」,即使特定科目加重計分也不難發現東海大多數的院系錄取 (加重計分) 呈逐年下滑的趨勢,特別是理、工、農學院。 各院系104學年度幾乎都出現下滑現象。

 

  隨著「個人申請」的比重增加,代表學生具備更多的選擇機會。 以105學年度「個人申請」的檢定標準為例,除了外文系的英文要求前25%的「頂標」之外,各系皆以50%的「均標」至75%的「後標」作為申請標準。 結合「指考分發」與「個人申請」,不難理解東海目前招收的新生大致落在「中段」與「後段」之間。 在少子化浪潮中,面對後段學校的裁併退場、私立大學的競爭,以及國立大學的擠壓,東海更存在向「後段」滑落的隱憂!

 

  怎麼辦?!

 

  我們提出幾個具體建議 —

 

1. 立即成立「少子化對應小組」,針對各系所可能遭遇的衝擊預先研究;

 

2. 並進行壓力測試。 就入學人數減少10%、20%及30%的不同情景下,逐一查看各系所招生狀況如何變化。

 

3. 根據壓力測試的結果,研議並備妥系所整併方案。

 

4. 加強公關: 以行銷東海為當務之急。 在各校皆投入搶人戰局中,應立即設立一個副校長級的公關主管,負責對全國高中應屆畢業生介紹並推銷東海。 東海一向不注重 (或不屑) 公關; 我們年度公關預算只有200萬元,而我們同城的競爭對手 (cross town rival) 卻有一億元之鉅。 結果可想而知!

 

  僧多粥少,現實殘酷; 是走出象牙塔的時候了。 再不醒來,恐怕會醒不來!

 


 

Editor’s Note 編者小語

 

一、少子化帶來的高教危機已迫在眉睫,本期重點文章皆與此相關:

除了社論外,

二、有面對「105大限」的東海 (研究報告);和~

三、社科院長劉正的課程再造 / 少子化進攻思維 (訪談記錄)。

 

四、負利率之我見 (II) 是針對當前經濟 / 金融局面再次提出研究報告,希望有益於東海人的投資理財。

 

五、最後,轉載了博雅電子報 (對學會捐款) 的感謝文,請見博雅書院欄目。